文/甘海斌
长安自古文枢,碑林千载墨宝。余少小喜书,仰望名碑名帖,故每至西安必谒临碑林,必屏息凝神,如朝圣贤。石列成林,镌刻千年汗青;笔走龙蛇,吞吐八荒气象。今试以文赋之,虽不足状其万一,然寄慕古之心耳。
夫碑林者,聚周鼎商彝之粹,汇汉隶唐楷之华。石铭九经,承先王之道统;碑镌六典,启后世之文章。颜筋柳骨,立天地之正纲;欧韵褚风,写春秋之雅意。羲之墨池犹泛涟漪,鲁公笔锋尚闻雷震。石虽无言,然一点一划俱诉文脉流转;碑纵寂立,而一撇一捺皆显华夏精魂。
观《开成石经》,巍巍乎如见儒生肃诵;《多宝塔碑》,凛凛乎若闻法鼓晨钟。石台孝经述人伦之本,大秦景教碑载中外之交。玄宗注孝经而彰教化,羲之书圣教以渡迷航。苏黄米蔡各展风神,虞褚薛史竞逞风流。篆如垂露凝瑞,隶若祥云舒卷,楷似金钟镇地,行犹玉带临风,草则惊鸿踏雪。每抚石细辨,但觉指端有翰墨氤氲,耳际存金石铿鸣。
展开剩余91%至若书法之养人也,非止技进乎道,实乃心修于德。临池学书,须胸藏丘壑;挥毫落纸,必气纳乾坤。观《玄秘塔》而知谦谨,摹《颜家庙》而识忠贞。笔正心正,柳公权铁钩银划间尽显臣节;书美人美,王右军兰亭兴咏处皆见雅怀。此非刻石之功,实乃人文衍进之化也!
伫立碑前,常感时空交汇:见太史籀作篆而周文振,蔡中郎书丹而汉仪彰,欧阳询秉烛而唐法立。千载书家精气,凝于青石;万古文章华彩,聚此林园。石者,史也!记王朝之更迭,载贤哲之箴言,存百家之妙笔,传正大之气象。纵世殊时异,而永和九年之曲水流觞,依然在笔画间潺潺流动;开元盛世之翰墨华章,始终在碑廊中熠熠生辉。
古人云“金石不朽”,余谓碑林之奇,不在石之坚,而在文之传;不在刻之深,而在道之恒。今人漫步碑廊,虽手机在握而犹能心慕手追,虽身处喧嚣而尚可神交古贤,此乃文明传承之妙谛也。
暮色苍茫,华灯初上。余再度揖别碑林,忽见千年石刻在光影交错间恍若苏醒:那些深刻于石的不仅是文字,更是一个民族永不磨灭之记忆;那些凝聚于笔端的不仅是墨韵,更是一种文明生生不息之脉动。碑林如镜,照见古今;笔墨如舟,渡人彼岸。此间气象,正大光明;此中精神,万古长青!碑林如一部立体的史书,那些深刻于石上的笔画,正以无声之言,诉说永恒之中国。
岁在乙巳之秋於京华馨心斋
▽碑林大观
▽西安碑林拓片
▽观音菩萨像碑
▽西安碑林景云钟
▽石雕艺术馆
▽昭陵六骏图
▽西安碑林孔庙
▽孔子像
▽笔者于西安留影
发布于:湖北省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